周记(1.26-1.3):普陀山
封面
普陀山
2025年1月1日凌晨3点,我登上了开往宁波的火车。
火车冲破夜幕,缓缓驶入站台,车门打开时,穿着军大衣的乘务员早已守在每个门口,等待检票。环顾四周,我可能是这趟列车上最年轻的一个乘客:有把脚搭在桌子上睡觉的中年男人,有外放短视频声音嘈杂的中年男子,还有脚边放着麻袋、神情疲惫的中老年人。车厢内的空气浑浊不堪,与车外凛冽的寒风形成鲜明对比,而长明的灯光则像画笔一般,勾勒出一幅劳苦大众的群像。
清晨5点半,火车提前抵达宁波站。宁波站是一个显得十分陈旧的火车站,外墙的瓷砖仿佛蒙上了一层灰,透着岁月的痕迹。站前是一排小饭店,我随意选了一家,点了一碗标价20多元的海鲜面。可惜味道很咸,只吃了几口便离开了。汽车站紧挨着高铁站,两者之间通过一条连廊相连,方便旅客换乘。
随后,我坐上大巴前往朱家角,抵达时已是8点半。那天天气晴好,但东海却并未泛起波光,只见泥沙在水中翻涌,略显沉闷。
不得不说,普陀山是一个“虽人能至,但钱也要至”的地方。除了大门票和船票,即便是工作日,寺庙也会单独收取门票;巴士票价一律10元以上,转动的车轮仿佛成了寺庙的印钞机,烧的油则是源源不断的信仰与好奇。几乎每棵树上都挂着“XXX全家供奉”的牌子——这当然是自愿的。人都有好奇心,为好奇心花钱无可厚非;但信仰却不同——它是持久的、固化的,甚至超越金钱的存在。
我的行程是从普陀山的北部开始,乘坐大巴到达后,一路南下至码头,这也是我全天的路线。以下是沿途的主要景点:
- 法雨寺——位于山顶的一座寺庙,但景色平平,无甚特别之处;
- 善财洞——一个可以投币祈福的地方,我没有参与;
- 普济寺——这里倒是不错,三根清香的价格还算合理,否则香火费恐怕也要“通货膨胀”了;
- 南海观音——打卡圣地,雕像气势恢宏,确实挺酷;
- 千步沙——途中最让我满意的地方,一片海滨沙滩,风景宜人。
普陀岛其实并不大,如果走得快些,一天之内完全可以逛完。这次来普陀山,虽然风景没有达到我的预期,来回车票也花费了不少,但却让我更加明晰了自己的观念:礼佛的前提是心中有佛、信佛,信则有,不信则无。礼佛这件事,“实质重于形式”,寺庙只是空壳,真正的神明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。
无线电通联
上个月,我顺利考取了业余无线电执照,而这个月,终于可以正式开始通联了!周末爬山时,我会带上手台,静静地聆听来自陌生人的祝福;在操场跑步时,手台也成了我的伙伴,听着机长与塔台的对话,甚至尝试呼叫那些从未谋面的人。每一次信号的传递,都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。
今年夏天,我计划去考一个B类操作证书,如果资金充裕的话,我还想购置一台大功率车台,这样就能覆盖更广的范围,呼叫到更多的朋友。当然,即使不去主动呼叫,仅仅是一直守听,也是一种独特的乐趣。这让我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一句话:人总是喜欢看看别人在做什么,这似乎是一种天性。无线电的世界,正是这种天性的延伸,它让我感受到连接与分享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