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面

莫干山

杂谈

谁知手中钱,分分皆辛苦

最近花销有点大,导致在月初头几天就把一个月的钱花光了。看着钱包余额,我大致计算了下每个月的开销。

  • 在学校吃饭大约600元,上个月麦当劳、肯德基吃的比较多,吃了大约400,烧烤属于额外的高额开支,花了250左右,学校美食节花了70

    • 吃饭:1300
  • 线下购物买了个比较贵的头盔,600;一件卫衣但是消失了,70,去永旺、世纪联华买了一些水果、生鲜,加起来不到200;两件骑行服350

    • 线下购物:1250
  • 不幸电脑坏掉了,花了550去维修;

    • 意外支出:550
  • 京东买了两次面包30块,上月初买的热风机30块,一瓶牛奶20,内裤4条40,网线、网线转接器40,小电锅40,一根登山杖100元;充电头坏了,两个65W110,一个没用的硬盘盒40,一个枕头35,一个手机壳12,吹风机80,手贱买的飞镖盘70,手台100,烘干机300

    • 网购:1150
  • 理发30,买一些小物件30,买实验报告册20,景区门票40,打车一次40,交通卡差不多20,医保120

    • 生活费用:300

合计4500元左右。

不难看出,最可以压缩的空间在吃饭上,麦当劳、肯德基少吃,省200;网购没用的东西不买,能省个200;贵物件不去买,省600;合计可以省出1000,虽然花销还是偏高,但是这1000是很简单可以省出来的。

不过这样来看,如果月薪8000,租房减去3000,还剩5000用来消费,如果是月光族的话,生活水准才大致和现在类似。所以生活不能那么惨淡,要到高薪的地方去,取得更优质的生活。

徒步莫干山

莫干山,因干将、莫邪二人为吴王铸剑而得名,古望吴台至今犹存。莫干山海拔逾700米,在江浙沪区域中称得上高峰。当然,春秋时期的历史太过久远,近代莫干山其实也比较出名。

莫干山地处太湖南岸,距苏州、杭州、上海皆不远,且苏州、嘉兴、上海皆无山地,故而成为避暑佳境。从城区驾车至莫干山仅需约半小时,距上述城市亦不过两小时车程。莫干山作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,享有“清凉世界”的美誉。我未曾夏日造访,故仅闻其名。

莫干山最初由美国基督徒发现,并率先在山上修建了西洋别墅和天主教堂,至今保存完好。民国时期,富商们在此修建度假别墅,其中一位苏州富商甚至修建了一座泳池。至解放时,共修建了200多栋,形态各异,多以石头为材料,坚固耐用,历经百年,仍典雅庄重

解放后,莫干山曾作为军队疗养院使用,至今仍存。近年来,这里成为徒步爱好者的天堂,并每年举办凯乐石莫干山跑山赛,吸引全国各地的半马越野赛爱好者。

莫干山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地方就是他的民宿,燎原村从山脚一直向下蔓延很远,都是不同家的民宿;民宿绝不是死板的复制黏贴,每个民宿都有自己的不同,有的是入口的旋转楼梯,有的是高出一层的露台,有的是古风的院落。

山脚的商业街现在只是一期工程,看起来只是普通沿街;二期在建,是商住类型。

从山脚至山顶不过五公里,沿途皆有清晰标识,得益于常年举办的越野赛。从野路登山无需门票,可直接进入景区。山里有一个水库,可惜没有去看一眼。个人认为,莫干山最引人入胜的,是各式建筑及以竹为主,枫树、樟树、松树为辅的植物群。

北方小山虽多,却无一能如莫干山般协调发展,连带推动民宿经济。这主要在于游客群体的不同。莫干山游客多来自江浙沪苏锡常,其中上海游客占半数以上。他们既有消费能力,又乐于消费,自然形成良性循环。加上凯乐石等大企业的赞助和宣传,人气自然日渐高涨;北方因为经济低迷,居民消费意愿不强,加之政府部门腐败低效,景区得不到良好开发,形成恶性循环。

乘车回校途中,与滴滴司机闲聊时,问及为何德清这个人口仅50万的小县城,经济如此繁荣,四处皆是开发中的景区、写字楼及工业园,路牌上还有欢迎联合国地理信息组织的标语,俨然一个市中心。司机告诉我,德清虽小,却有十几家上市企业;他认为北方经济不好的原因是官僚主义严重,阻碍经济健康发展。

刚才搜了一下,德清年GDP人均12万元多,我的老家只有不到5万元,德清人少地方小,资源匮乏,理应不如靠山又靠海的我的老家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我相信,这种差距背后不仅在于“南方人更会做生意”,更是教育、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凤凰艺创大厦&小镇

建筑位于美院象山之南,凤凰山之北,整片大厦南高北低,曲折蜿蜒;玻璃多采用彩釉,对应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色彩。

南边的艺术小镇系旧水泥厂改造而成,对原仓、库房开个窗,就是一个商户所在地,所以我猜想改造费用一定不高。其中有一矿坑名为“小冰岛”——就是开矿形成的水坑,中间加一个玻璃栈道,水甚至有些浑浊

写字楼显得较为萧条,而产业园则人气尚可。这里是游戏科学办公楼的所在地,也是很多国漫的诞生地,是西湖区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区

吴山河坊街景区

来杭州两年,一直在西湖兜兜转转,却不知道西湖东南、也就是西湖银泰东面,有一个别具一格的河坊街步行街

河坊街作为特色历史街区,从五代十国时期开始就是一条繁华的步行街,其上的店铺虽然已经早就已经变成全国统一样式,即坑蒙拐骗店、老字号店、新势力店、小红书店、奶茶店的集合体,但是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商业街建筑形式。

商业街有上海南京路的风范,因为他们都是在民国时期建设的;高大的银行、辉煌的金店、石砌的地面都被很好的保留下来了,不论是复刻的金字招牌,从下向上打的黄色灯光,都很有质感。

最令我惊喜的,是路面的设计:路面有一段的一部分是镂空、上盖玻璃来展示下面的古迹,有五代北宋的道路、南宋前期的御街、元代的大街,像是考古学家一样把地层切开给你看,仿佛真的历史就在眼球;路两旁是景观水槽,大约有一米宽,水深可能只有20多公分,没有栏杆来破坏美感,水下打灯,使得整个水体透明,可以看到鱼在里面游动。

路面设计成玻璃来展示下面的遗迹,这种形式我只在澳门的大三巴牌坊见过,很惊喜没想到在杭州也有。

随手拍

根据空气水分不同变化的松果